醫藥鏈重組,張力無限
◆董鵬 張本忠/文
來源:醫藥觀察家報
醫藥進入轉型創新、全面升級階段,行業新常態的運行軌跡凸顯,現代醫藥物流發展和“互聯網+”模式的推廣應用,帶動了行業業務模式、服務模式持續創新與優化。
并購步伐加快,培育行業王者
近年來,我國藥品流通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醫療行業的并購今年演繹著一種瘋狂,截止到8月底,僅醫藥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已有300多起,超越2014年的238起,交易額達1000億元。
發達國家由于藥品市場的集中度相當高,不僅可以對藥品市場進行非常有效的監管,而且降低了監管成本。從流通環節看,發達國家排在前三位的藥品分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80%左右,我國醫藥商業領域的集中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國內幾大企業紛紛在經濟最活躍、醫藥商業最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首都經濟圈布下“重兵”,并在全國范圍內通過收購方式進行“圈地”運動,打造全國性的醫藥商業網絡。
縱觀近年來,醫藥行業中此起彼伏的并購整合事件,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還是太多。在這種產業結構下,并購整合仍然是醫藥企業提升競爭力、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并購整合,淘汰處于劣勢的沒有特色的企業,由此建立強大的醫藥王國。
政策松綁,重塑競爭格局
據商務部發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推動醫藥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托管、參股、控股和強強聯合等等方式做大做強,推進藥品流通行業結構調整,通過優勝劣汰,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現在,醫藥流通領域已經進入快速整合時代,全國性醫藥巨頭與區域性流通龍頭對業內優質企業資源的爭奪加劇,中小藥品流通企業會適時加盟或并入大型藥品流通企業,實現規模化經營。
根據《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規定,新版GMP克服了現行管理僅局限于藥品流通環節的問題,延伸了對藥品經營環節上、下游監管的范圍,提出對藥品流通全過程、全方位管理的要求,規定藥品生產企業銷售藥品、流通中其他涉及藥品儲存、運輸的活動都要符合藥品GMP相關要求。
在目前新醫改的大背景下,GMP改造、藥品招標、流通配送等政策都逐步有利于大型企業,使得強者恒強。國內大型醫藥企業正在打造完整產業鏈,從醫藥研發制造、分銷網絡到客戶終端,打造涵蓋醫藥研發、制造和醫藥商業的平衡業務結構。
東方證券研究表明,我國制藥企業中,70%以上的企業營收不足5000萬元,近20%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億元-500億元技改花費測算,平均每家醫藥企業將投入600萬元-1000萬元,改造費用將使中小企業付出2-3年的經營利潤。但從行業角度來看,新版GMP改造將加速淘汰落后的中小企業,為上市公司、龍頭企業提供并購和擴張的機會,促進行業集中度提高。
從目前這種局面來看,我國醫藥流通行業三大版圖已形成,過千億企業已經形成雛形,中型藥品批發企業區域布局,小型企業開始尋找活路。整體來看,經濟轉型之下,無論是政策層面、資本市場層面還是行業經營層面,各方面現狀都有利于兼并重組的大規模開展。
外部推動和內部發展是促進醫藥企業并購的兩股動力,基本藥物的招標采購、集中生產、配送等一系列制度的后續出臺是推動醫藥行業走向集中的外在動力,而市場競爭的加劇與自身的發展是推動醫藥企業并購重組的長期動因。
最近兩年,從行業角度來看醫藥企業的并購動因,醫藥企業之間的并購已從過去大刀闊斧地玩資本,開始變得更加理性、務實,目的已轉變為重塑產業結構、整合產業鏈。
發展現代物流,提升服務能力
醫藥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將會更加緊密,醫藥供應鏈管理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庫存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供應鏈上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近年來,藥品庫存管理正逐步由單一、靜態、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向立體、動態、協同的管理模式轉變。醫藥流通行業基于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迫切要求對供應鏈庫存進行全局優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供應鏈管理進行集成。而且,隨著信息技術平臺化、醫療數字化、移動醫療出現、醫療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自動化、信息化替代傳統的醫療模式。運用數據進行患者信息挖掘和信息反饋,成為行業制勝的關鍵因素,更多新興醫療服務商業模式將會涌現。
發展現代醫藥物流,是我國醫藥流通企業今后必然的選擇。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增加資金周轉次數,獲得上下游客戶的信息,并逐步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從而使得醫藥流通企業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和質量方面,更體現在企業的物流水平和服務能力方面。
藥品第三方物流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國控、上藥及九州通都具有了相當豐富的管理經驗。企業將物流委托后,質量驗收、入庫、儲存、保管養護、配送、包裝、裝卸、承運及其相關信息管理等各項物流業務工作,全部委托給更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代為管理,企業質量管理部門在信息平臺上可以全程監控產品進、銷、存、運的質量狀況,定期對物流公司質量體系運營狀況進行審核、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并督促物流公司進行整改,在不斷地審核和整改過程中達到質量管理的提升。因此第三方物流通過認證,加強了對藥品質量的管理。
藥品流通行業發展預測
2015年“三醫聯動”系列改革持續深化,招標新政、醫保控費、藥價放開、市場監管趨嚴等政策,將會對醫藥市場藥品銷售結構產生重大影響。企業應加速組織結構、經營結構及品種品類結構的調整,創新藥品經營和服務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預計未來藥品流通的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
第一,在發展趨勢下,企業需要尋求轉型和創新的道路,往產業鏈的上下游或橫向延伸。上下游延伸包括與制藥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去開發新品種或投資新項目,投資醫療機構,這是現在很多企業正在嘗試的;橫向延伸主要是進軍醫療器械領域,目前也有不少醫藥商業企業正在向這一領域轉型。
第二,要適應未來的趨勢,流通領域藥企應該做的就是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區域性優勢。比如打造區域型龍頭企業,通過企業某一區域的優勢謀求發展;走專業化和特色化路線,只做某一類藥品的市場服務和推廣或專門做配送等,都不失為一條可行之路。
第三,與外資合作,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及先進的管理經驗,鞏固和開拓國內市場;利用國外的銷售網絡平臺使龍頭企業迅速做大做強。
第四,利用宏觀政策,積極利用互聯網藥品交易平臺降低流通費用,擴大藥品市場占有額度。未來藥品流通領域的企業數量將不斷減少,規模將不斷壯大,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區域經濟勢頭將更加明顯。
總之,任何企業都應該順應大勢,不斷進行商業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我國醫藥流通企業現有數量較多,因此其兼并、重組、淘汰需要一個過程去實現,不能一蹴而就,在此過程中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市場的完全競爭將主導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現有的醫藥流通企業根據自己所處的配送領域,逐步形成商業聯盟,通過聯盟的形式增強競爭力,以期待在藥品流通業的洗禮中得以立足和發展。在政策主推的汰劣留強、資源逐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的背景下,醫藥行業將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因此,從傳統商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圍繞商業模式創新,向上下游拓寬服務范圍,建設藥品供應鏈體系,是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